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多元文化敘事力:慈悲與關懷
Narrative capacity building in the multicultural world: Compassion and Care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楊培珊 
課號
SW2031 
課程識別碼
310 3614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8,9(15:30~17:20) 
上課地點
社211 
備註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3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2SW2031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是教育部「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培育計畫:慈悲與關懷」新創課程,整體設計以多元文化敘事力為核心載體,由概念介紹、自我書寫與反思、社會場域觀察、及小組企劃案等方式,逐步培養學生理解自我與異我,並能進行跨領域、跨文化溝通。故,每週的主題與內容均融入敘事力教學:

第一週課程介紹;
第二週介紹多元文化主義與敘事力(講授);
第三、四、五週是個別及小組方式的自我反思與小組分享;
第六、七(春假)、八、九週將邀請不同領域的業界講師分享如何透過不同形式進行敘事力展演;
第十週期中報告,繳交小組企劃案,之後即開始進行小組行動;
第十一週至第十四週透過具體的利他實踐來進行敘事,才不致流於自戀與無意義的囈語;
第十五週將進行我與「異我」的溝通經驗反思,以拓展學生對多元文化的體認並具備多元文化力;
最後三週是期末成果發表,包括本課程小組海報展,跨領域課程共同成果發表會,及本課程期末檢討會回饋。
 

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教育部「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培育計畫」新創課程,課程目標如下:
1.建立學生利他實踐的精神;
2.教導學生具有跨領域、跨文化之溝通與敘事能力;
3.培養學生能深入瞭解自己及其他不同社會文化對慈悲與關懷的定義與實踐方式;
4.安排學生進入實際社會場域(社區安寧與長期照顧)進行觀察與反思;
5.督導學生完成關懷案之企劃書及口頭發表。

 
課程要求
本課程與教育部計畫模組其他課程都環繞「社會議題與敘事力」來進行規劃。本課程與護理系胡文郁教授將分別帶領課程學生之敘事力企劃或行動,並共同舉辦期末成果發表會。為促進社會人群慈悲與關懷的實踐,目標希望學生知悉跨文化的概念,能自我敘事、與他人溝通,並能進行批判性知識反思,以及透過行動反思來實踐慈悲與關懷的重要性。也希望學生能夠承諾為自己、家人和其他人促進文化肯認和生活品質,此承諾可能包括在健康和社會福利領域擔任志願者或未來從事專業工作。
期望學生於課後可選擇於醫院、社會福利機構、自己居住的社區,觀察或參與志願服務,以增加人們透過行動與互助來展現慈悲與關懷的具體實例。(附註:若遇疫情限制,也可以選擇網路社群的行動反思)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二 14:00~15:00 
指定閱讀
指定閱讀
1. 張錦華(2014)。多元文化主義與族群傳播權:以原住民族為例。台北市:黎明文化。
2. 林克明(2016)。天涯海角熱蘭遮─一個荷裔福爾摩沙人的追憶。台北:印刻文學。
3. 汪慧玲、周思婷、姚佩妏 (2020)。伴,安寧緩和護理札記。台北市:博思智庫。
4. Sampson, RC. (2015). Caring, Contributing, Capacity Building: Navigating Contradictory Narratives of Refugee Settlement in Australia. Journal of Refugee Studies, 29 (1): 98-116.
5. Dannefer, D., Stein, P., Siders, R., & Patterson, R. S. (2008). Is that all there is? The concept of care and the dialectic of critique.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22(2), 101-108.
6. 其他課程提供之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請詳述每週延伸閱讀) Extension readings
1. 劉阿榮主編(2019)。8個你不可不知的多元文化議題。台北:三民書局。
2. 劉嘉仁等(2018)。慈悲關懷社區的發展經驗。北市醫學雜誌,15:22─34。
3. 賴允亮(2004)。打造臺灣安寧照顧系統。安寧療護雜誌,9(1):21─27。
4. 陳偉熹、曾斐琳、陳穎詩、陳潔宜、尹莘玲(2020)。病人自主權利法架構、分析和影響。安寧療護雜誌,24(3):225─239。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率 
10% 
本學期將不定期點名共五次,每次2分 
2. 
個人作業 
40% 
總計有4次個人書寫作業,每次書寫一篇500字的文章,佔總成績40%(每一篇10%) 
3. 
小組作業 
50% 
慈悲與關懷企劃案,佔總成績50% (有獲評選參加跨領域共同成果發表展者A+或A、有企劃並進行實際行動者A─或B+、僅有企劃書但沒有完成行動者B─或以下)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3  課程介紹:本課程目標與核心能力建構
閱讀:劉阿榮主編(2019)。8個你不可不知的多元文化議題。台北:三民書局。 
第2週
3/02  多元文化主義與敘事力
閱讀:張錦華(2014)。第一章,多元文化主義緒論。 
第3週
3/09  我是我:我的母國的社會文化價值重視什麼?
作業1:學生書寫一篇500字的自我文化介紹
閱讀:林克明(2016)。天涯海角熱蘭遮─一個荷裔福爾摩沙人的追憶。台北:印刻文學。 
第4週
3/16  學生課堂分享不同國家社會文化價值重視的事
以小組討論方式進行
閱讀:張錦華(2014)。第五章,多元文化與國際脈絡。 
第5週
3/23  我的「異我」經驗:我曾感受到的一次或一段與我原本非常不同的社會文化經驗(不限國家社會文化,可以是自我經驗)
作業2:學生書寫一篇500字的「異我」經驗
閱讀:張錦華(2014)。第二章,多元文化主義與批判理論脈絡。 
第6週
3/30  敘事力展演(I):文學中的慈悲與關懷
邀請外部演講者:中研院歐美所 單德興老師
 
第7週
4/06  春假 
第8週
4/13  慈悲與關懷:以小組讀書會方式進行閱讀。
閱讀:汪慧玲、周思婷、姚佩妏 (2020)。伴,安寧緩和護理札記。台北市:博思智庫。
延伸閱讀:黃國珍(2020)。探究式閱讀。台北:親子天下。 
第9週
4/20  敘事力展演(II):社會行動中的慈悲與關懷
邀請外部演講者:主婦聯盟創始會員黃淑德
 
第10週
4/27  敘事力展演(III):藝術中的慈悲與關懷
邀請外部演講者:劉惠媛教授
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 主持人
台大藝文中心的諮詢顧問

(本週繳交期中報告,小組企畫書) 
第11週
5/04  小組行動(I)
閱讀:劉嘉仁等(2018)。慈悲關懷社區的發展經驗。北市醫學雜誌,15:22─34。 
第12週
5/11  行動反思與回饋(I)
閱讀:賴允亮(2004)。打造臺灣安寧照顧系統。安寧療護雜誌,9(1):21─27。 
第13週
5/18  小組行動(II)
閱讀:陳偉熹、曾斐琳、陳穎詩、陳潔宜、尹莘玲(2020)。病人自主權利法架構、分析和影響。安寧療護雜誌,24(3):225─239。 
第14週
5/25  行動反思與回饋(II)
閱讀:Sampson, RC. (2016). Caring, Contributing, Capacity Building: Navigating Contradictory Narratives of Refugee Settlement in Australia. Journal of Refugee Studies, 9 (1): 98-116. 
第15週
6/01  我與「異我」的溝通經驗
作業3:學生書寫一篇500字的自我社會文化擴展經驗
閱讀:張錦華(2014)。第六章,我國多元文化發展脈絡:原住民族觀點。 
第16週
6/08  小組期末成果報告(海報展)與評選跨領域成果展代表 
第17週
6/18  跨領域課程(醫學、護理等)共同成果發表會 
第18週
6/22  期末檢討與回饋
個人作業4:學生書寫一篇500字的課程學習心得與教師回饋